封面新闻记者 邱添
在风湿免疫性疾病领域,有一类特殊的“自身攻击型”疾病——结缔组织病。它们并非只带来关节疼痛,更可能悄然侵袭肺部,造成不可逆的损伤,而间质性肺病则是结缔组织病常见的严重肺部并发症,包括系统性硬化病、类风湿关节炎、皮肌炎、干燥综合征……这些疾病有一个共同特征:身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自身的结缔组织视为“敌人”进行攻击。这些看似不同的疾病,却都可能走向同一个致命并发症:肺部形成“蜂窝肺”,医学上称为进展性肺纤维化。
当免疫系统“认错人”:风湿病背后的肺部危机
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/疑难罕见病诊疗中心主任医师——何萍解释道:“除了大家熟悉的痛风、关节炎等,风湿病里还有一类特殊的‘自身攻击型’风湿病,医学上叫‘结缔组织病’。简单说,就是身体的免疫系统“认错人”,错误地攻击了自身的组织。例如系统性硬化病、类风湿关节炎、皮肌炎、干燥综合征都属于这类疾病。”
展开剩余80%结缔组织病的本质是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了自身的结缔组织。患者不仅面临关节肿痛、皮肤硬化、口干眼燥等困扰,更要警惕肺部被波及的风险。
何萍介绍:“肺纤维化是肺部受损后过度修复导致肺硬化的过程,表现为肺泡和肺间质发炎硬化形成疤痕,使肺失去弹性。正常肺应像气球一样有弹性,但纤维化后肺变得硬邦邦,形态上呈现蜂窝状(类似丝瓜布),导致患者呼吸困难且难以恢复。纤维化一旦形成会持续加重,严重影响呼吸功能。”肺部组织像皮肤伤口一样“结疤”变硬,形成 “蜂窝肺”失去正常的弹性与气体交换功能。这种“疤痕”过程通常是不可逆的。
相关权威数据显示,由于原发CTD病种的不同,患者发生肺纤维化的几率差别较大,总体为3%~70%,其中系统性硬化病、类风湿关节炎、皮肌炎患者风险尤其高。由结缔组织疾病引发的肺纤维化患者死亡风险不容小觑,5年累积死亡率可达52%。“等到症状严重,比如发现自己的体力明显的下降,走动、静息都很喘的这种情况下,再去检查,往往肺损伤已经比较广泛,甚至发展成了‘蜂窝肺’(进展性肺纤维化)。” 何萍指出。
双重病因,双重目标:治疗的关键在于“双重达标”
“因为结缔组织病同时涉及风湿免疫系统的问题和肺部,特别是肺纤维化的问题,所以治疗必须‘双管齐下’”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(CTD-ILD)的治疗,必须同时瞄准两个“靶点”:
一是控制“内乱”源头: 使用免疫调节药物等控制结缔组织病本身的异常免疫活动。
二是阻击“肺部疤痕”: 针对肺部炎症和纤维化进程进行治疗,特别是尽早使用抗纤维化药物,这是延缓肺功能恶化的关键。
“我们的治疗目标是‘双重达标’” 何萍解释道,“所谓双重达标,第一就是我们的风湿免疫病本身治疗要达标;第二,风湿免疫病引起的间质性肺病的治疗也要达标,所以这叫‘双管齐下’。短期目标,就是要尽快的控制风湿病的这种炎症性的疾病,长期的目标,就是要延缓肺的纤维化,保护肺的功能,延缓它的下降的速度,延长我们患者的寿命,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。”既要让风湿病本身稳定下来,也要有效控制肺部的病变进展。
早诊早治是生命线,专病门诊”一站式“破解诊疗困境
风湿病本身具有以下症状:硬皮病的手指变硬变厚,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肿痛,皮肌炎的肌肉无力皮疹,干燥综合征的口干眼干牙齿坏得快等。而肺纤维化早期信号往往非常隐匿:持续的干咳,或者仅仅是爬楼梯、快走时感到比以往更明显的气短。这些极易被误认为是感冒、咽炎或自然衰老的现象,导致许多患者错失早期干预的黄金时机。
“早期肺纤维化的症状经常都很隐秘,大家很容易就忽视掉了,所以早期的认知是改善愈后的关键。”早期肺纤维化症状隐匿,普通胸片难以发现。医生判断病患是否发生肺纤维化,一般是依据对患者症状的询问,比如咳嗽、气短、呼吸困难或者是劳动耐力的下降,因各学科科室有所独立,诊断相对片面,可能存在漏诊的概率。此时,需要借助胸部高分辨率CT,这个揪出早期病变的“金钥匙”,它能清晰显示肺部微细结构的变化,捕捉到炎症和早期纤维化的蛛丝马迹。
专病门诊是一个多学科的门诊,能够破解患者辗转于风湿科、呼吸科、影像科之间的困境,一站式完成全套评估,缩短确诊时间。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率先落地了“风湿免疫性肺病(CTD-ILD)专病门诊”。为病患提供多学科一站式诊疗(MDT),抓住黄金干预期,致力于在疾病早期甚至无症状阶段识别高风险患者,及早干预,阻止或延缓不可逆的肺纤维化进程。
风湿免疫性肺病门诊(CTD-ILD),此类一站式门诊综合了多学科的知识与经验,能够为患者提供便捷、精准、规范的诊疗,显著提升早期诊断率,抓住治疗黄金期,有效延缓疾病进展,改善生存质量和预后,减轻经济和心理负担。此专病门诊的建立也是完善我国CTD-ILD规范化诊疗体系的关键一步。推广了多学科协作(MDT)模式,提升各级医生尤其基层医生对该病的认知和诊疗能力,减少漏诊误诊。更促进临床经验的积累和诊疗标准的优化,推动相关研究,有利于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整体诊疗水平。
发布于:四川省瑞和网配资,正规炒股配资网,要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